国际再生医学产业园明年投用

本报讯(记者 孙奇茹)记者昨天从中关村医疗器械园获悉,北京大兴临空区国际再生医学产业园将于2025年上半年交付使用。这座产业园位于临空区榆垡片区国际生命健康社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0.69万平方米。   不久前,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的国际再生医学产业园迎来了几位提前签约的“住户”,包括打破国外高价垄断、在国内率先获批量产“人工骨”的武汉亚洲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从事国际医疗器械贸易的北京汇丰华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从事干细胞生物3D打印研发的苏州诺普再生医学有限公司等。   国际再生医学产业园运营服务方中关村医疗器械园区相关负责人董琦介绍,园区目前已吸引了全国17家再生医学上下游企业签订意向入驻协议,意向签约入驻面积达3万平方米。园区具备的自贸区、中关村示范区、综合保税区“三区”政策叠加优势,以及邻近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交通枢纽的国际化空港区位优势,是吸引这些优质企业集聚的重要原因。   在产业布局上,园区将围绕再生医学产业链,引入免疫细胞、干细胞、组织工程、基因工程等研发生产企业,打造立足京津冀、辐射全球的再生医学产业集聚区。园区内集成了综合楼、孵化器、第三方检测中心及生产厂房等功能区域,内部层高最高达7米,为入驻企业提供功能齐全的灵活空间。同时,园区将通过客货分流、工艺废水处理、废物暂存等专业化设置,为再生医学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条件。园区还配有招商中心、共享办公、会议室、多功能厅、咖啡厅、餐厅、食堂、便利店、健身休闲区等服务场所。

2024-10-10

1365家科企获百亿元融资担保

7月30日,北京日报2版要闻·时政发布文章,深度报道了中关村金服旗下中关村科技担保上半年坚守服务小微和科创企业初心,切实发挥政府性和政策性职能,持续服务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本报讯(记者 孙奇茹)记者昨天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中关村科技担保获悉,上半年该机构为1365家科技企业提供111亿元融资担保,新增服务“专精特新”企业533家。 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商业卫星领域的高科技企业,主营业务为提供空间遥感数据服务。从运营单颗遥感卫星起步,公司逐步自主运营遥感卫星星座并构建卫星测控及接收协同地面站网,创立了“北京系列”遥感卫星及应用服务品牌。由于近两年投资建设和研发投入较大,企业在上半年出现了阶段性资金紧张。“中关村科技担保及时响应我们的需求,在10天内就完成贷款等额续贷及2000万元委托贷款审批、放款,效率太高了。”企业相关负责人说,及时到账的贷款帮助企业维系了整体流动资金稳定、渡过阶段性资金紧张期。 对于贷款金额在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解燃眉之急的速度还能进一步“提速”。中关村科技担保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科技手段的助力下,其与工行、邮储、建行等传统银行持续合作的“普惠保2.0”服务,依托大数据技术搭建智能化评价模型,担保贷款申请、资料传输、审批、签约、放款已经全面实现线上智能化操作,“一键”就能批量支持小微客户,实现最快1天完成审批放款。 据悉,今年1到6月,中关村科技担保为3778家小微企业提供了1000万元及以下融资担保服务,实现单笔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担保规模共计85亿元,其中单笔500万元以下的标准化小微担保规模总计43亿元。

202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