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IP知识产权服务落地湖北武汉
发布时间:2025.04.27
北京IP知识产权服务落地湖北武汉
-
工业院京龙公司荣获监理行业多项荣誉
发布时间:2025.04.25
近日,北京市2024年建设监理工作会暨北京市建设监理协会第七届二次会员大会召开。工业院京龙公司荣获多项行业荣誉。
-
北国咨成功入选北京市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介机构库
发布时间:2025.04.23
北国咨成功入选北京市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介机构库
-
中关村发展集团投资项目硅心科技代码大模型完成国家备案
发布时间:2025.04.23
近日,北京市新增23款已完成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中关村资本直投项目硅心科技aiXcoder成为业内首批完成国家备案的代码大模型。
-
中关村科技担保获北京市文化产业“投贷奖”担保机构满额奖励支持
发布时间:2025.04.23
近日,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拨付了2024年北京市文化产业“投贷奖”支持资金,中关村科技担保连续多年通过审核,此次更是获得满额奖励支持。
-
国际再生医学产业园明年投用
发布时间:2024.10.10
本报讯(记者 孙奇茹)记者昨天从中关村医疗器械园获悉,北京大兴临空区国际再生医学产业园将于2025年上半年交付使用。这座产业园位于临空区榆垡片区国际生命健康社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0.69万平方米。 不久前,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的国际再生医学产业园迎来了几位提前签约的“住户”,包括打破国外高价垄断、在国内率先获批量产“人工骨”的武汉亚洲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从事国际医疗器械贸易的北京汇丰华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从事干细胞生物3D打印研发的苏州诺普再生医学有限公司等。 国际再生医学产业园运营服务方中关村医疗器械园区相关负责人董琦介绍,园区目前已吸引了全国17家再生医学上下游企业签订意向入驻协议,意向签约入驻面积达3万平方米。园区具备的自贸区、中关村示范区、综合保税区“三区”政策叠加优势,以及邻近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交通枢纽的国际化空港区位优势,是吸引这些优质企业集聚的重要原因。 在产业布局上,园区将围绕再生医学产业链,引入免疫细胞、干细胞、组织工程、基因工程等研发生产企业,打造立足京津冀、辐射全球的再生医学产业集聚区。园区内集成了综合楼、孵化器、第三方检测中心及生产厂房等功能区域,内部层高最高达7米,为入驻企业提供功能齐全的灵活空间。同时,园区将通过客货分流、工艺废水处理、废物暂存等专业化设置,为再生医学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条件。园区还配有招商中心、共享办公、会议室、多功能厅、咖啡厅、餐厅、食堂、便利店、健身休闲区等服务场所。
-
1365家科企获百亿元融资担保
发布时间:2024.07.31
7月30日,北京日报2版要闻·时政发布文章,深度报道了中关村金服旗下中关村科技担保上半年坚守服务小微和科创企业初心,切实发挥政府性和政策性职能,持续服务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本报讯(记者 孙奇茹)记者昨天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中关村科技担保获悉,上半年该机构为1365家科技企业提供111亿元融资担保,新增服务“专精特新”企业533家。 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商业卫星领域的高科技企业,主营业务为提供空间遥感数据服务。从运营单颗遥感卫星起步,公司逐步自主运营遥感卫星星座并构建卫星测控及接收协同地面站网,创立了“北京系列”遥感卫星及应用服务品牌。由于近两年投资建设和研发投入较大,企业在上半年出现了阶段性资金紧张。“中关村科技担保及时响应我们的需求,在10天内就完成贷款等额续贷及2000万元委托贷款审批、放款,效率太高了。”企业相关负责人说,及时到账的贷款帮助企业维系了整体流动资金稳定、渡过阶段性资金紧张期。 对于贷款金额在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解燃眉之急的速度还能进一步“提速”。中关村科技担保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科技手段的助力下,其与工行、邮储、建行等传统银行持续合作的“普惠保2.0”服务,依托大数据技术搭建智能化评价模型,担保贷款申请、资料传输、审批、签约、放款已经全面实现线上智能化操作,“一键”就能批量支持小微客户,实现最快1天完成审批放款。 据悉,今年1到6月,中关村科技担保为3778家小微企业提供了1000万元及以下融资担保服务,实现单笔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担保规模共计85亿元,其中单笔500万元以下的标准化小微担保规模总计43亿元。
-
220家元宇宙企业落地南中轴
发布时间:2024.07.29
本报讯(记者 孙奇茹)记者日前获悉,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在全市率先建设元宇宙产业基地,已吸引超过220家高精尖企业落地。 瞄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元宇宙为特色的产业定位,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是中关村发展集团与丰台区政府联合打造的创新社区,是落实北京城市更新行动计划、带动南中轴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园区。 园区打造了超过一万平方米的元宇宙企业加速器。从知名生成式人工智能企业拓元智慧、大恒炫璟,到运用前沿技术构建多元化元宇宙空间的极客湾、恒生联合科技、讯狐国际,再到数字内容创意者霍巴超元域、海知见,以及研发智能交互VR眼镜的汉捷科技,园区已吸引超过220家高精尖企业落地。 在园区,刚刚启用的数字人仿生构建中心人来人往,数字人主播用多种语言播报“带货”,还能和客户实时互动。运营单位拓元智慧北京公司负责人夏超军介绍,这套系统利用高性能计算服务器,依托多模态大模型,打造在形象、声音、表情、动作等方面媲美真人并具有交互能力的AI数字人,广泛应用于直播、游戏、短视频、影视制作等领域。
-
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构筑生态合作“朋友圈”
发布时间:2024.07.15
新华网北京6月14日电(记者张漫子)日前举办的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2024年度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上,园区与中关村特色产业园发展联盟等8家生态合作伙伴签约,构筑生态合作“朋友圈”。 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2024年度生态合作伙伴大会6月12日在京举办。受访者供图 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2024年度生态合作伙伴大会由北京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主办、北京中发展智源人工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旨在进一步提升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与生态合作伙伴之间的互信与合作,强化行业上下游协同发展、提高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各界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筑渠道合作新生态。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中发展智源人工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瑞表示,中关村发展集团以要素汇聚构建创新生态,充分融合中关村丰富的创新产业资源,依托中关村集成服务体系,着力构筑具有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的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 作为北京市整合创新资源的市场化平台,中关村发展集团围绕北京创新生态的关键要素、创新链条的堵点断点和创新创业主体的核心需求,形成覆盖原始创新、创新孵化、产业化科技创新全周期的20大类203项服务产品,涵盖科技投行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科技专业服务、创新社区服务、协同创新服务等多个方面,根植区域产业发展,以“管家式”服务深度陪伴企业成长。 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正着力构筑具有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的园区创新创业生态。作为产业园合作伙伴,戴德梁行董事吴烨表示将继续深化与产业园的密切合作,携手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助推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打造“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高精尖产业示范园区及创新社区。
-
擦亮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金字招牌
发布时间:2024.07.15
5月28日,从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今年以来,天津市宝坻区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聚焦京津协作高质量产城融合示范区这一目标定位,进一步擦亮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金字招牌。 着力打造京津联动的枢纽之城 科技城作为唱好京津“双城记”的首位平台,在深化京津联动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宝坻区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工作中,注重在工作机制上提级,加强与京津两市相关部门、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对接合作,推进建立科技城京津两市市级层面会商协调机制,明确每半年召开一次两市市级层面协调会议,研究推动科技城发展的重大事项。 今年3月11日,京津两市市领导在科技城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推动解决第一批需要京津两市市级层面协调的问题。注重在合作模式上提效,坚持“共营、共建、共享”理念,加快编制面向2035年的规划建设方案,积极推进与中关村发展集团签订的深化合作共建协议落到实处,统筹做好科技城新一轮融资工作,联动共建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园区,中关村协同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整建制迁入科技城。注重在产业协作上提质,结合本区产业实际,立足为北京产业升级提供配套支撑,迎头对接北京资源流向,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围绕北京奔驰、小米、理想等整车企业,宝坻正在打造涵盖整车控制系统、车身部件、自动喷涂设备等多个领域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已签约落地德国波森、联恒工业、卡酷思等项目。 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的活力之城 作为中关村在京外首个重资产投资的项目,宝坻区紧密对接中关村科创资源,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一方面,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依托北大科技园、清华紫荆创新研究院等载体,把北京中关村推出的5大类20大项203个小项服务全部移植到了科技城,引进北京中关村的知识产权和概念验证两大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着力打造金融超市、创新孵化等“十大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质效。同时,加强与天开高教科创园资源对接,加强重点实验室、重点产业链联盟、人才联盟等资源统筹联动,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生态。另一方面,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立足“北京研发、天津转化”,为企业与北京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搭建桥梁,积极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加快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 着力打造产城融合的品质之城 着眼“产、城、人、景、文”深度融合发展,一方面,完善配套提升承载力。高标准开展二期5.25平方公里市政设施开发,有序推进南开中学科技城学校等重点项目,集中打造一批街区公园、露营基地、图书馆、餐厅等生活配套,加快布局智能网联、智慧能源等新场景,特别是,推动全市首条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线路开通,一举拿下车路云协同、开放道路驾驶以及网联云控式智能驾驶(L2+/L4)三项“全国第一”。 另一方面,丰富活动提升吸引力。坚持以活动聚资源,积极借鉴中关村论坛、天开园灵犀汇等成熟经验,探索开展京津项目联合路演、“创新驱动 数智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峰论坛等活动,并与中关村、天开园等开展相互宣传推介。 未来,宝坻区将坚持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实干奋进,善作善成,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作出宝坻贡献。



Group Business
集团业务

Global Innovation Services
全球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