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让“中国创新”迈向全球


1月7日,人民日报第15版以《让“中国创新”迈向全球》为题对集团进行了报道,全文如下:

 

让“中国创新”迈向全球

 

  作为一家运用市场化手段配置创新资源的国有大型企业,中关村发展集团自2010年成立以来,坚持示范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双维战略”目标,打造配置创新资源的集成运营平台,用自身的创新发展,不断驱动中关村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迈进。“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也没有现成的发展路径,对我们来说创新是常态、是灵魂。”中关村发展集团董事长于军说。

 

  创新国有资本投资方式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服务重大项目落地

“转变传统的财政补贴、贴息等方式,换之以股权投资为主要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这是政府财政体制机制改革的新探索。”据于军介绍,作为政府股权投资的代持主体,中关村发展集团服务了一批重大项目的落地发展。

  2014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中林领导的团队成功研制出水能摩擦纳米发电机,据实验测算,组网利用后每平方公里的海面将可能产生兆瓦级的电能输出。为了带动和促进相关技术的转化与产业化,北京市决定通过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统筹资金对该项目提供支持,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共建“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作为统筹资金代持单位,中关村发展集团与北京市发改委、怀柔区积极沟通,组建了专门的项目公司,推进项目地块、规划设计及后期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工作。最终,该项目选址雁栖经济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约5.57公顷,建成后将为“纳米能源所”提供规模约10万平方米的研发、转化、展示和交流载体。

  在完成代持政府项目投资的基础上,中关村发展集团还不断创新国有资本投资方式。通过建立项目培育、筛选和挖掘机制,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逐步形成了股权投资、附认股权的债权投资、知识产权共享等多种投资方式组合。

  截至目前,集团累计储备项目2288个,通过代持政府资金、自有资金和参设基金等方式,投资和服务落地项目346个,投资额64.5亿元。其中,代持政府项目154个,投资额27.97亿元,预计带动社会投资超过400亿元,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产值2000亿元。

 

   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提升政府资金效能

   没有厂房,连办公室都是租的,这样的企业相信很少有人敢把钱借给他们。然而在中关村的两万多家企业中,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他们快速发展的瓶颈。

   北京煦联得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做“酒店零投资热水节能外包服务”的企业,由于其商业模式具有代替用户承担前期投资的特点,投资回收期较长,在凭借自有资金完成了50余项节能改造项目后,企业遇到了资金难题。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的中关村租赁及时出手,为其提供了具有“创投+租赁”特点的“创投租赁”服务,企业获得4000万元融资租赁授信,让企业在不过早稀释股权的前提下解决了资金问题。

   “创新本身也需要有动力驱动,需要金融支持,需要在科技金融方面持续创新。”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许强说。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中关村发展集团在科技金融领域创新发力。截至目前,中关村发展集团已经初步形成了覆盖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科技担保、小额贷款、科技租赁、知识产权运营管理等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初步覆盖了科技型企业成长全过程和产业发展全链条。

“在主动作为的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市场化手段,放大政府资金效能,吸引社会资本介入。”据许强介绍,作为中关村“百千万”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实施主体,中关村发展集团正在培育一批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产品和项目,将吸纳带动千亿社会资本聚集示范区,形成万亿元新增产值。

 

  足中关村放眼全世界

  市场化手段统筹园区发展,全球范围内整合创新资源

  从当初的“电子一条街”到如今的“一区十六园”,中关村在实现了跨行政区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如何统筹各园区协同发展的难题。“作为企业,市场化运营是没有区域界限的。”于军说,“我们要用市场化的手段统筹协调各园区的开发建设,使产业聚集区与行政区有效搭接起来。”

  通过参股、规划指导等方式,中关村发展集团对各园区开发公司进行统筹管理,并按照“提升一批、新建一批、扩建一批”的总体思路,推动各园区实现高端化、差异化、协同化发展。2014年,在中关村发展集团的统筹推动下,生命园三期、大兴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国防科技产业园、延庆园、房山园、中关村壹号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的规划建设相继启动,软件园、生命园等一批有条件的园区开始从单纯的开发建设向综合运营服务转变。

  同时,中关村发展集团还积极布局海外,从全球范围整合创新资源,运用“基金+孵化器”模式,加大力度挖掘引进具有前瞻性、颠覆性的高科技项目和技术。

  据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王明兰介绍,目前,集团硅谷、渥太华、中以、赫尔辛基等国际孵化中心已先后挂牌成立;重点支持斯坦福大学创新技术项目的丹华基金成功募资9125万美元,实现超募4125万美元,并且已经完成14个高端项目投资。此外,集团还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疗中心合作,搭建起美国高端医疗器械项目在中关村落地发展的平台,多个项目实现了与中关村企业的有效对接。









上一篇:【新京报】“十二五”北京将建国家创新中心 下一篇:【央广网】中关村构建科技金融创新体系 政府市场“双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