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正式开园
-
首页
-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2025-10-20
-
点击次数:
-
字号:大中小
-
10月19日,由门头沟区政府与中关村发展集团联合主办的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以下简称“园区”)启动大会活动在中关村门头沟园成功举办,不仅为京西地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按下“加速键”,也为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电标协战略指导委员会主任倪光南,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广智,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孟波,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小虎,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孙茂松,门头沟区委书记喻华锋,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吕鸣,中关村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妍,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仁全出席。
许心超在致辞中指出,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是门头沟区与中关村发展集团联合打造的北京市“两区”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北京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举措。我们将支持园区聚焦人工智能产业领域,构建“算力+算法+数据”全链条生态,以场景牵引应用创新,推动园区成为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场景创新最佳实践基地”。他指出,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的启动,是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园区将依托区域资源禀赋与政策优势,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集聚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新引擎。
不出园实现创新“闭环”
步入园区,弧线形建筑与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折射出流动的光影。道路两侧,醒目的“AI PARK”标识与缤纷的花境相映,科技感与自然生机相交融。
走进孵化大厦,空间设计有不少为AI企业量身定制的细节。“AI(人工智能)企业的业务模式、团队规模和技术路径迭代极快,固定的办公空间会成为创新的枷锁。”园区负责人介绍,孵化大厦内模块化组合的楼内空间,让创业团队在出现团队扩张或业务调整时,能够像搭积木一样快速调整空间布局。
此外,AI研发离不开大型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标准的办公楼层高无法容纳密集的服务器机柜、冷却系统及复杂的通风管道,而6米层高、1000千克每平方米的首层承重使得高密度机柜、液冷系统等算力基础设施有了支撑,能真正实现“工业上楼”,满足企业“孵化-加速-研发-转化-制造-办公”全生命周期的空间布局需求,不出园就能完成从模型训练、场景验证到产品中试的创新“闭环”。
“我们是园区的‘老伙伴’了”,驭达科技总经理董国成说,公司在2023年入驻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先导园,在园区的扶持帮助下业绩大幅提高,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资质。如今,随着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开园,公司毫不犹豫地选择成了园区第一批“交钥匙”的企业。
19日,驭达科技、中科天河、富景天策等首批企业正式入驻。园区未来预计引进人工智能企业超200家,依托算力、算法、数据三大平台,构建以“1+3+7+N”为核心的产业体系,持续拓展“AI+”融合应用场景。园区将重点推动人工智能与超高清视听、医药健康、智能智造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加速AI技术赋能千行百业。预计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突破百亿元。
“雨林”共育科创新星
有形空间之外,滋养企业生长的“无形生态”已然形成。
“一边帮着研发协同搭桥、一边帮忙对接上下游伙伴拓渠道,园区给企业的帮助直击痛点。”航科精机相关负责人感叹。从事3D打印智能设备及超精密机械零配件研发生产的航科精机,也是园区的首批住户。
用AI赋能气象服务、在生态保护与城市运行中发挥独特作用的富景天策,在3D打印与精密加工领域开辟智能制造新路径的航科精机,将电力装备数字化解决方案带入全新阶段的中科天河……首批入驻的12家创新企业已展现出蓬勃生长的活力。
在园区附近的京西智谷算力中心,黑色机柜正静默运行——700P算力同时运转,已适配孵化20余个主流大模型,初创企业在这里能以市场价几分之一的成本获得训练算力。不远处,京西智谷大模型生态服务站与北京算法登记中心已准备就绪,GLM、坤川等行业大模型可“即申即用”,帮助企业快速部署算法、验证场景。
依托中关村发展集团超500亿元规模的科创基金,园区企业还将获得全周期“耐心资本”的支持。“1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5000万元场景基金、5000万元人才创业基金,为入驻企业提供从天使轮到Pre-IPO的全周期融资保障。”园区负责人介绍,园区还为入驻企业提供近400套青年人才公寓,实行“第一年免租、后两年补贴50%”政策,助力企业人才无后顾之忧。
在开园仪式现场,园区还联合阿里云、智谱清言、商汤科技、并行科技、中关村资本等18家机构共建“人工智能生态雨林伙伴”,形成覆盖“投资—算力—模型—场景—服务"的生态支持体系。北京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专精特新企业京西会客厅也落地园区。
AI场景创新可获百万元支持
作为京西地区传统产业向数字经济转型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的AI生态,早已不限于园区本身。
澜景科技精准的实时动作捕捉系统,挥动手臂即可生成动态画作,充分展现了AI 赋能艺术创作;新石器、九识科技的无人驾驶配送车展现智能物流示范场景;蓝卫通的AI中医问诊系统为现场嘉宾提供智能化健康服务,结合算法生成健康评估报告……19日,在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广场上,数十家园区内外的人工智能上下游企业齐聚,带着各自最新的AI产品一秀硬实力。
据悉,门头沟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门头沟区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促进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以精准政策工具与资金赋能为核心,对场景建设项目和场景创新项目分别提供最高200万元和50万元支持。
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是门头沟区与中关村发展集团联合打造的“两区”建设标杆项目,已连续三年入选北京市“3个100”重点工程。园区位于中关村门头沟园,总规划面积80万平方米,其中一期核心区17万平方米,融合数智、低碳、工业上楼等要素,构建了“孵化-加速-研发-转化-制造-办公”全产业链布局,全面满足企业各阶段发展需求。
未来,园区预计引入人工智能企业超200家。依托算力、算法、数据三大平台,构建以“1+3+7+N”为核心的产业体系,重点推动人工智能与超高清视听、医药健康、智能智造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建设为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现代化人工智能产业园区,为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注入强劲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