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十二五”北京将建国家创新中心


1月17日,新京报第A06版以《“十二五”北京将建国家创新中心》为题报道“十二五”规划关于“全力以赴抓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草案,并采访了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许强,全文如下:

“十二五”北京将建国家创新中心

【创新】

草案摘要:全力以赴抓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把北京建设成为国家创新中心,持续推进竞争力提升。

本报讯 (记者汤旸)北京首次提出将在“十二五”期间建设成为国家创新中心,并以“创新驱动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十二五规划草案提出,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北京将通过“创新驱动”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北京建设成为国家创新中心。这也是北京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因此“创新驱动发展”也被提到规划第二篇的重要位置。

根据规划草案,北京将全力以赴抓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搭建首都创新资源平台,5年统筹50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

5年内,政府用于采购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的总额将超过300亿元。

此外,北京将构建“两城两带、六高四新”的创新和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其中,两城两带即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带、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

十二五草案还对交通、人口、医疗、教育、文化、养老、环境等社会和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规划。其中,北京5年将新建和改扩建600所幼儿园、每个新城将建一座高水平的医疗中心、全面实现广大市民住有所居、再现朝阜大街美丽景观、实现“区区通轨道”、对流动人口实施居住证等。

 

解读

中关村规划待批复  面积有望扩大

许强,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

新京报:“十二五”规划把“创新驱动发展”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创新驱动”的概念是否第一次提出?

许强:北京此前提出过“驱动创新”,这次虽然只是把两个词进行前后调换,但意义完全不一样。“创新驱动”是要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模式,来引导一种创新的氛围。要从过去依靠物质消耗、廉价劳动力,牺牲环境的低水平发展转化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力素质、管理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新京报:北京的经济增长是否已遇到瓶颈,或者已不适应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

许强:北京过去主要是3个轮子走路,出口、消费和投资。但在金融危机之后,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消费同样如此,特别是目前北京还在对汽车拥有和住房进行调控。所以要靠科技和技术的创新,来提高效率和能力,降低成本。

新京报:可能市民会觉得创新驱动离生活比较远?

许强:来举几个例子:比如出口,现在做的都很低端,也就是把国外的东西拿来加工。如果靠自主创新,靠自己的核心技术,靠高水平的劳动和高效率的运作把我们的产品出口,让世界的消费者来消费。这样才会有竞争力。再比如发展电动汽车,通过科技的创新,将研究出能量大、体积更小、充电方便的电池,继而让成本降下来,得到推广,受实惠的不仅是老百姓,还有因减少尾气排放而带来的环境的优化。这些都是和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新京报:规划里提出要打造中关村科学城,具体在什么区域,为什么要突出这块区域?

许强: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核心区内,可以说是核心区的核心。范围是学院路、知春路、中关村大街那片H形的区域。这里聚集了大量的高校、中科院等科研院所以及航天航空等大的央企还有中小型企业。蓄积了很多能量,若引导、支持得力,会有一个很好的爆发。

新京报:中关村接下来将有哪些具体规划?

许强:原来中关村的面积是231平方公里,现在我们向国务院新报了一个规划,目前还没正式批复。等批复后中关村的区域面积将有很大的调整。这些地方将主要用于加快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包括一些科技项目载体的建设,以此加快并推进创新驱动和项目转化的速度。





上一篇:【人民日报】中关村将设京津冀合作母基金 下一篇:【人民日报】让“中国创新”迈向全球